雨水調蓄是雨水收集回用系統建設的重要一步,具體內容如下三種方法。
一、人工湖
結合景觀水景的需求進行人工湖設計,主要由初級凈化池,次級凈化池和清水池組成。雨水利用主要由清水池用水泵泵入,用于就近沖廁用水和補充山地綠化灌溉用水;有少量外溢雨水排到市政雨水管內。湖水常水位高程低于溢流口10cm,駁岸高程按常水位設計如此處理可提高降雨蓄存量并確保至少一次降雨量小于50mm不發生溢流,它不僅維持了通常湖水充溢的親水性,同時也奠定了雨季蓄水的基礎。人工湖中設計了多個水生植物種植池以豐富湖區景觀,同時還擔負沉積雨水所產生泥沙。為保證湖水清潔,防止水質惡化,中水處理系統對湖水進行循環處理,同時為公園里其它綠地噴灌系統提供水源,使得匯集的雨水得以充分利用。
二是在地下貯水溝
與生態集水渠相結合的地下貯水溝的設計既有集水溝又有貯水設施。儲存的水經過濾后在重力作用下供就近低標高廁所沖廁和綠地灌溉直接使用,儲存溝溢流的雨水排到下游凈化池。
三、地下貯水池
按照景觀場地設計和綠化灌溉就近原則布置了兩種地下貯水池形式:1。自動滴灌式:多布置于陽光草坪的高位坡地,將清水池內的雨水抽出并儲存于坡頂土層下的貯水池內,與滴灌系統配合使用,通過重力作用對下游草坪進行澆灌;2。山地貯水池,水源主要取自高位集水溝匯集過濾后的雨水,需要時利用水泵從清水池中抽回雨水進行補給;儲存的雨水多作為就近低標高廁所的沖廁和綠地灌溉之用;用溢流管把山地貯水池連接成體系,水過量時經溢流管層層向下流動,再排至清水池;缺水時用水泵將清水池內的雨水抽走并逐級上升到頂端位貯水池內。